內容來自sina新聞

楊禹樓市降溫有跡象 崩盤談不上

  最近"樓市全面降溫"、"樓市就要崩盤"的聲音在輿論場上很刺眼。人們相互見面也常聊起眼下的房價走勢。冷靜、全面地看,目前國內房地產市場上存在種種降溫跡象,但"崩盤"遠遠談不上。

  如果用經濟方法衡量,當開發商普遍以低於成本價"揮淚大甩賣"的時候,這叫做"崩盤"。眼下顯然不是。有些媒體籠統地發現"某城市已有3個樓盤降價"就斷言"崩盤臨近",這屬於盲人摸象,難免大驚小怪。一個城市若有200個樓盤,其中3個降價,這跟一個隻有10個樓盤的城市裡有3個樓盤降價,能是一個意思麼?

  此番降溫是多重因素下的"回歸"

  以行政性限購、差別化貸款政策等為標志的這一輪房地產調控,已經持續瞭幾年。同一房屋信貸是什麼怎麼貸款比較會過件個政策,它執行一個月、三個月和兩年,效果是不一樣的。如果說之前兩年裡很多開發商還"扛得住",那麼當這些政策持續累積兩三年的效應之後,更多的開發商就"扛不住"瞭,就要基於資金周轉等需要,忙著以價換量瞭。

  持續增加的保障房和中低價商品房供應,正極大地影響著市場的供需關系。而很多箭在弦上的改革動作也在發揮實質或心理的影響--不動產登記制度加速建立,房產稅立法進程或將開啟,甚至反腐壓力也在影響著一些人的動作。所有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,才有瞭眼前的"降溫"。這是一種合理的、預期中的回歸。既然各界普遍認為之前幾年"房價太高",那麼現在的回歸,總的來看是好事。

  "調控"和"房價"既是一件事,又是兩件事

  調控是為瞭讓房價逐漸回歸理性,但調控的核心目標是否實現,並不以房價的漲落為標志,而要看更本質的目標--"保剛需、理秩序"。前兩天從央行房地產金融服務座談會上傳出來的信號,主要體現瞭保障基本剛需的訴求。而近年來圍繞房地產市場的所有調控動作、改革動作,歸根結底,是為瞭建立一個"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、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"的住房供應體系。這是"理秩序"的最終目標。

  對於眼前的市場波動,最不可取的反應就是"盲目救市"--不分青紅皂白地盲目修改調控措施,試圖把整個市場的溫度給烘托上去。某些地方政府,不僅有著這麼做的內在動因,也在近期展現瞭一些疑似救市的曖昧動作。這麼做,雖然能使局部市場強行回暖,但會令過去幾年房地產調控的努力前功盡棄。

  "房價有分化地漲落"將成常態貸款達人~房屋汽車貸款利率教你如何輕鬆解決貸款問題

  隨著調控的深入和市場秩序被理得更清晰,"房價有分化地漲落"將成為常態。籠而統之地說房價"會漲會落",已經逐漸"OUT"瞭。我們將看到的局面是-- 一線城市和二三四線城市,房價走勢不盡相同。人口聚集趨勢仍很明顯的一二線城市,剛需仍在集聚,房價還會穩步上漲。三四線城市也將明顯分化:在城鎮化進程比較順利、有足夠產業支撐的城市,其房價還會上漲;而之前過度發展的一些三四線城市,因為人氣不足、產業不足,其房價難免大幅回落。

  即便在同一個城市裡,房價走勢也不再是"鐵板一塊"。靠近中心區的房子,CBD的房子,學區房等等,繼續穩步上漲的幾率很大。而在這個城市的周邊地區,也許某些地塊的房價會逐步"去泡沫"。

  歸根兩句話:其一,不能簡單地以房價漲落來評價調控成敗,要多看調控的本質目標;其二,凡是聽風就是雨,盲目追風買賣的購房者,一般都是房地產市場上的"冤大頭"。(央視特約評論員 楊禹)

新聞來源http://fs.house.sina.com.cn/news/2014-05-15/08384140908.s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nnieb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